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水平井注水技术综述
李香玲 赵振尧 刘明涛 张李平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5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调研综述了国内外水平井注水技术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水平井注水技术是一项崭新而有潜力的技术,与直井注水相比,水平井注水可形成线性驱动,推迟注入水突破时间、提高波及效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在分析总结水平井注水的注采优势和适用储层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储层物性均质、低渗透、薄储层、稀井网且油水流度比低的稀油油藏更适合水平井注水开发;最后对水平井注水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地质勘探
新疆油田七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物源分析
汪彦 彭军 刘建锋 张晓东 贾松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利用沉积背景、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地层厚度、骨架成分、砂岩成分与结构成熟度、重矿物组合等方法对新疆油田七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物来源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七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研究成果对深入盆地分析、古地貌恢复、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港东二区六区块曲流河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尹艳树 吴胜和 翟瑞 冯舒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港东二区六区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油水关系等油藏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利用动、静态资料准确获取了曲流河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所需的储层地质结构参数,并利用示性点过程法建立了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生产实际吻合程度高.该研究为开发中后期多学科资料综合建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陈堡油田储层微观特征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赵四新 刘兰桂 邵先杰 王萍 胡景双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铸体薄片、压汞和驱替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形几何和灰色关联等方法,对陈堡油田阜一段和阜三段2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和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大孔隙喉道决定了储层的渗透性,而渗透率并不完全决定驱油效率,孔隙和喉道的均匀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油层的驱油效率和油田开发效果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油层改造、提高开发效果和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欧利坨子中北段火山岩与浊积岩岩相研究
马全华 姜在兴 杜文拓 兰宁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测井方法对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岩性进行了识别,同时利用粒度分析关系图对砂岩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浊积岩与火山岩二者之间互补沉积的接触关系,研究还认为该区浊积岩与火山岩属于断陷湖盆扩张期的产物,建立了陡坡浊积扇沉积与火山岩喷发模式,该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对于指导东部凹陷岩性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述
油气田断层封闭性综述
程海生 杨风丽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8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油气田断层封闭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介绍了断层封闭性的影响因素、机制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封闭机理、断裂带、垂向封闭与侧向封闭的关系、反转断层封闭性、碳酸盐岩断层封闭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地质勘探
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勘探前景
甘庆明 姬鹏程 温怀英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构造特征研究基础上,对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发展、演化、剖面结构、层序关系和生、储、盖层组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逆冲推覆构造的4种构造模式,即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双重逆冲构造、冲断褶隆、反冲断层.同时,对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演化过程和主要特征进行了论述.指出了逆冲推覆构造带在生、储、盖层匹配较好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是我国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金湖凹陷烃源岩"浅熟"原因探讨
龚永杰 何胜 鲁雪松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具有"浅熟"特征.从烃源岩成熟度指标、古温标测试数据等出发,在三垛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热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对金湖凹陷烃源岩"浅熟"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认为特殊的埋藏历史是造成该区隆起带和外斜坡烃源岩"浅熟"的根本原因,三垛末期抬升运动是造成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偏低的主要原因,而并不是"低熟油"或"未熟生烃".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根缘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林文姬 汤达祯 张松航 王文全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缘气资源综合评价是在研究根缘气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计算根缘气资源量,结合区域情况,综合分析、评价区域根缘气资源开发前景,指出有利根缘气勘探开发目标区域.运用模糊数学中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根缘气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为根源气资源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利用钙质夹层判断层组界面的可行性探讨
高玉飞 钟建华 王志坤 王海侨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4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前人资料及研究成果,对钙质夹层成因内幕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钙质夹层受酸性水的影响,主要发育在准层序中层组的界面附近,通常位于三角洲前缘地区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底部以及河口坝的上部,在测井曲线上响应特征明显,因此通过对区域性钙质夹层的识别,可以判断层组的界面.
油藏工程
应力变化对低渗储层两相流渗流规律的影响
林光荣 刘学刚 卢燕 邵创国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室内实验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存在不同程度的应力敏感,由于应力敏感,对储层的油水渗流伤害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且油的渗流伤害普遍大于水的渗流伤害.储层伤害后,提高孔隙流体压力可以使流体渗流能力得到二定的提高,但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且水的渗流能力的恢复好于油,水相渗透率平均恢复74.3%,油相渗透率平均恢复52.47%.当储层存在微裂缝时,其应力敏感将更强,水的平均伤害为42.18%,油的平均伤害为64.2%.多次伤害后,水相渗透率每次的恢复程度变化不大;而油相渗透率每次恢复程度变化较大,随着伤害次数增多,渗透率恢复程度逐渐降低.
高含水期河道砂储层MRC技术应用机理研究
江怀友 沈平平 李相方 李治平 薛培华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5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C技术是21世纪的一项新兴石油钻井技术,结合我国油田,特别是大量高含水期河道砂储层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MRC技术在我国河道砂储层剩余油挖潜机理和应用思路,力求采出因各种遮挡而滞留在储层中的剩余油,增加油田可采储量,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为中国陆相储层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遗传算法的天然气产量预测研究
帅训波 周相广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广义翁氏预测模型中拟合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根据组合预测思想,在广义翁氏模型预测过程中,引入一次指数平滑模型进行修正,构建了一种组合优化预测模型,并应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对其求解.组合优化理论的应用分析和对实际生产数据的拟合分析均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CO2气井井底压力计算
杨军 张烈辉 刘娅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垂直管流的能量平衡方程,运用CO2物性参数(密度,偏差因子及粘度等)的计算方法,结合CO2独特的井筒相态特征,得到了CO2气井的井底压力计算方法,对某CO2实例井的井筒压力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较好.
朝阳沟油田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
殷代印 张湘娟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庆朝阳沟油田蒸汽驱试验区地质研究基础上,利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进行蒸汽驱参数优选,并对不同蒸汽驱开发方案的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蒸汽驱注汽速度应不小于50 t/d,由于低渗透油藏要求高注采比,注汽速度可以提高至70 t/d.井底蒸汽的干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连续蒸汽驱开发效果较好;连续蒸汽驱5a转为常规水驱开发效果与连续注蒸汽驱开发效果相当.
产液、吸水指数预测方法及其在SZ36-1油田的应用
刘宇 张迎春 李红英 宋光立 翟广福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SZ36-1油田开发综合调整的实际,对井网加密后新井的产液量以及新转注注水井的注入能力进行了论证.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无因次产液指数及无因次吸水指数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机理模型获得的无因次产液指数及无因次吸水指数随含水的变化关系基本符合油田实际,可有效论证新井液量以及注水井吸水能力.
天然裂缝凝析气藏水平井试井模型研究
易劲 贾永禄 赵海洋 李冬梅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凝析气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的相变特征,建立凝析油气两相渗流方程,利用凝析油气两相拟压力函数,将渗流方程线性化;建立适合于凝析气藏水平井实际情况的三区复合油气渗流模型,求出井底压力解;绘制不同水平、顶底边界下的样板曲线,分析井底压力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模型符合凝析气藏水平井开采过程的实际情况,对天然裂缝凝析气藏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组合模型的产量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童凯军 单钰铭 杨露 严曙梅 王安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量递减预测模型是油气藏工程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鉴于目前常用的Aprs、GM(1,1)等模型预测奈件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的组合模型.首先对原始产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将其分解成趋势性跟随机性两部分,用更加适合于递减数据预测的GOM(1,1)模型进行趋势性部分数据预测,而后引入RBF网络时GOM(1,1)模型残差进行修正,最后得到组合模型预测结果.经实例验证,对于呈递减趋势的产量数据,该组合模型的精度与传统单一方法相比有明豆提高,适合于工程研究应用.
柠檬酸铝交联剂的制备及其缓交联体系研究
岳志强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室内研制开发出一种性能良好的高铝含量液体有机铝交联剂.该交联剂不含硫酸根、硝酸根及金属铁,铝离子质量分数大于4.17%.在一定的聚合物浓度范围内,HPAM/柠檬酸铝交联体系均能形成较高强度的聚合物冻胶,同时在较低聚合物浓度和较宽的聚铝比条件下(20:1~80:1),该体系容易形成胶态分散凝胶(CDG).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下的胶态分散凝胶可使人造岩心的阻力系数达到100~400,残余阻力系数大于50.通过测量该溶液放置不同时间后的转变压力证实,该交联体系是具有一定强度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完全不同于未交联的聚合物溶液,可应用于油田二次和三次采油过程中的大剂量深度调剖、调驱工艺措施,进一步提高油井采收率.
KYPAM和MO-4000聚合物性能对比
谢俊 张金亮 梁会珍 王金凯 尹文军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恒聚生产的KYPAM梳形聚合物和日本生产的MO-4000聚合物都是耐高温、抗高盐的高性能聚合物产品.针对油田产出污水外排、清水紧缺的问题,胜坨油田开展了利用油田产出污水配制聚合物的对比试验.在对2种聚合物溶液多项性能指标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具有梳形结构的KYPAM更能适合油田污水配制聚合物驱油.现场试验表明,污水配制的KYPAM聚合物体系注入过程中吸水剖面得到了较好调整,起到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为化学驱在全国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应用展示了很好的前景.
钻采工艺
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8010井井筒堵塞机理与解堵技术
郭东红 高金强 辛浩川 崔晓东 谢慧专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肯基亚克油田盐下油藏8010井井筒的堵塞机理,利用有机溶剂对井筒的堵塞物各组分进行了分离,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分析了无机物杂质的组成.结果表明,盐下油藏8010井井筒主要是由于胶质、沥青质的沉积形成堵塞,该沉积与无机杂质协同作用,加剧了堵塞物的形成.为此,研制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堵剂配方体系JD-1,该解堵剂体系主要由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渗透剂组成.
综述
井下超声和高压放电——油井增产的有效措施
楚泽涵 徐凌堂 高明 徐光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5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清除储集层的堵塞物,在井下采用超声振动和高压放电技术清洗处理邻近井油气储集层中的淤积物,恢复和提高石油天然气产层的渗透性能,改善产层和油井间的水动力学联系,增加储集层的能量.该方法是油气田开发后期增加油气产量和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有效技术手段.
钻采工艺
地层压力的多井对比综合预测技术
李茂 何俊才 李玮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起地层压力异常的成因机理众多,单一预测方法不足以表现原始地层压力的真实情况.基于聚类分析理论,提出一种以邻井资料为基础的多井对比随钻修正的综合压力技术.将钻井过程分3个预测阶段,即钻前全井优选,随钻分段优选预测、实测修正,钻后完善.该技术合理地利用了邻井信息,提高了地层压力预测的精度,有效地避免单一预测方法的局限性.现场试验结果显示,地层压力的多井对比综合预测软件具有预测准确、使用方便等优点,可有效避免由于压力预测不利造成的井下事故.
纳米堵剂在河南油田高压注水井简化管柱上的研究与应用
陈渊 陈旭 刘卫军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油田江河区经多年注水开采,注水井分注朝着多级方向发展.多级分注合格率低,管理难度大,无效注水量难以有效控制.为此,利用无机纳米活性功能材料的特点,运用室内实验方法进行优选评价,研制开发了适用于高压注水井简化管柱的纳米堵剂.现场应用表明,纳米堵剂是解决高温高压低渗透油藏疑难注水井简化管柱的一种新方法.
水平井的靶心距计算
张积锁 鲁港 白冬青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行业标准中的靶心距计算进行补充、完善和推广,应用解析几何学中的点到平面的有向距离的概念,给出了入靶点所在测段的判别务件和新算法,对圆柱螺线法和最小曲率法推导出了入靶点坐标的有关计算公式.该计算方法在三维水平井钻井质量评价、中靶分析等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齐40块蒸汽驱井组油层套管应力数值计算
余中红 檀德库 郑成立 陈捷 郑之初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4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蒸汽驱汽窜形成的窜流温度场结果引入井筒应力分析模型中,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井筒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应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最大热应力都发生在套管内壁,且超过了N80套管的热弹性屈服极限,最大热膨胀都发生在温度变化过渡区,当油层上覆盖层为泥页岩时,其热应变达到了2%,远超过材料弹性极限应变0.3%,是诱发热采井套管变形损坏的主要原因.
地质勘探
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油藏成岩作用研究
张鑫 张金亮
2008, 15(1): 1.
摘要
(
)
PDF
(4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分析基础上,对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油藏的成岩相进行了划分,建立了成岩演化模式,研究了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较强,颗粒之间呈点-线接触或线-线接触.胶结物的主要类型有绿泥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以及石英、长石、碳酸盐岩等.溶蚀作用较普遍,被溶组分主要有碎屑颗粒(如石英、长石、岩屑)和碳酸盐胶结物.该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的成岩演化目前已经达到了晚成岩A期,压实作用和自生矿物充填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