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地质勘探
火山岩发育区的砂岩储层特征研究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张戈 陈振岩 郑治宇
1996, 3(4): 1.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部地区火山岩十分发育,具有厚度大、分布广的特点。砂岩储层与火山岩是互层分布,其厚度呈负相关。通过对测井建立的沉积相模型进行沉积相带划分,预测出河道、天然堤微相及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有利的含油气相带;同时依据钻井资料分区块、分层追踪砂体,最后进行精细地震预测。采用这些综合研究方法部署的评价井和开发井均获得高产油气流。
济阳坳陷原油中贵金属的分布特征及赋存状态探讨
杨申镳 李保利 董冬
1996, 3(4): 1.
摘要
(
)
PDF
(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济阳坳陷原油、油田水、围岩、生油岩及原油组分样品的分析测定,论述了原油中贵金属的分布特征与赋存状态。推测郑─户断裂带的含油气盆地中,上第三系稠油油层赋有较高丰度的贵金属元素,而原油中贵金属主要赋存于胶质、沥青质组分中。高矿化度的油田水是作为贵金属从岩石进入原油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媒介物质,在油田开发后期,原油中吸附的贵金属.在还原环境被玻坏后可再次返回油田水中。在水中金单质被粘土或SiO2胶粒包围,而金元素多以[AuCl]-或[AuS]-络合物形式存在。
利用测井曲线的校正进行低渗透砂岩油藏描述
于仁江 杨英学 张文坡
1996, 3(4): 1.
摘要
(
)
PDF
(3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宝饶油田低渗透储层研究,结合测井曲线的校正,再利用自己研制的DUPOR油藏描述软件,得到了剩余声阻抗、剩余声阻抗比值、纵波速度、地层密度、伪横波速度、泊松比、含油饱和度、地层孔隙度等一系列关于储层参数的三维数据体。再通过LANDMARK系统,进行显示和沿目的层作层位切片,为描述油藏的储集特征,提供了极好的手段。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吻合。
油藏工程
单家寺油田蒸汽驱先导试验驱油机理研究
李献民
1996, 3(4): 1.
摘要
(
)
PDF
(3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家寺油田是一个埋藏较深的具有活跃过、底水的稠油油田。蒸汽吞吐曾获得很好的开采效果,但由于边、底水的侵入,最终蒸汽吞吐采收率较低。为了探索利用蒸汽驱方式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在该油田开辟了蒸汽驱先导试验区。在分析蒸汽驱和热水驱驱油机理的基础上,结合该油田现场及实验室实际资料和蒸汽驱跟踪数值模拟结果,对单家专油田蒸汽驱驱油条件和驱油机理进行分析判断,为评价该油藏蒸汽驱效果提供了依据。
乐安油田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特征
邱国清 吴光焕
1996, 3(4): 1.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乐安油田水平井蒸汽吞吐实践.阐述了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水平井的开采效果与直井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表明:水平井比直井更利于改善和提高油田开采效果。
砾岩稠油藏注水开发后期转注蒸汽提高采收率研究
孙川生 王敬玉
1996, 3(4): 1.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稠油藏注水开发差的实际,分析注水开发油田中、后期转注蒸汽的开采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该试验区进行转注蒸汽开采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井楼油田零区稠油蒸汽吞吐后资源二次利用研究
王克杰 贾玉培
1996, 3(4): 1.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动态分析法,对已整体报废、蒸汽吞吐后采收率小于20%的河南油区井楼油田零区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蒸汽波及半径平均为31.2m,汽窜通道宽度平均为15m。利用井网加密,进行二次蒸汽吞吐,可使其采出程度提高15%。
钻采工艺
利用油管弹性伸缩实现井下定量掺液方法探讨
刘玲 王玉纯 候成贵
1996, 3(4): 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在泵下增设一个新装置,使抽油泵上下运动时,油管产生弹性伸缩。利用该伸缩引起的上下腔空压力变化,便可将化学溶剂或稀油定量掺入稠油井或高含蜡井泵下,并随井液进入泵中,从而实现了稠油井或高含蜡油井定量掺液的目的。
冷家堡油田冷37块超稠油热采工艺技术
王凤岩 赵传家 李洁
1996, 3(4): 1.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辽河油区冷家堡油田深层超稠油特点,提出应用注化学添加剂辅助蒸汽吞吐热力采油方案,优化设计注汽、采油工艺,形成配套稠油开采技术,并在冷37-40-18井进行矿场试验,成功地把超稠油采到地面,日产油20~40t,为开采超稠油提供了技术和经验。
胜利油区火烧油层技术研究及应用
陈万洪 谢志勤 张宗源
1996, 3(4):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总结以往经验、吸收国内外最新技术基础上,确定了以电热器点火、电缆从油管内起下及油、套环空注气为主要特点的火烧油层先导试验项目。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该技术研究成功后,在三种类型油藏的4口井上做了火烧油层先导试验,点火成功率100%,除第一口井因缺乏经验,燃烧期发生严重气窜外,其余3口井都基本按设计完成了点火、燃烧及采油生产全过程,共增油2121.8t,效果显著。
空心抽油杆越泵电热采油技术在稠油开采中应用
王训弟 李贵海 谷峰
1996, 3(4): 1.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空心抽油杆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及其电缆可以穿越的空心环流抽油泵的制造、应用技术,实现了对井筒内的调油从泵下、泵体、泵上直至井口,进行全程电加热。在近百口稠油井的应用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通过检测和试用,证明该空心环流抽油泵的设计制造技术,能成功地将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用于稠油开采工艺中,并推上了行之有效的应用阶段。为当前国内稠油藏开采,推出了一项最为适用的配套新工艺。
试验研究
稠油乳状液的流变性试验研究
绳德强 魏志宏
1996, 3(4): 1.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四种不同的粘性原油乳状液进行了乳状液流变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和液滴尺寸大小密切相关,视粘度和非牛顿性随液滴尺寸减小而增大。大部分乳状液在低剪切速率下(<50S-1)剪切变稀,当剪切速率超过500s-1时呈现牛顿流体性质。因此.液滴尺寸是乳状液流变性研究中的重要因素。
超稠油藏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武俊学 安斌
1996, 3(4): 1.
摘要
(
)
PDF
(3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真空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克拉玛依油区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水平共蒸汽驱的最佳注入率,不同竖井注汽,水平井生产的驱替方式对生产效果的影响以及蒸汽驱对油藏温度变化的影响。认为:用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超稠油藏,能够有效地提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油藏内流体的流动性。从而为提高超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储运与加工
稠油注汽管线外防腐涂料研制
任中华 郝艳秋
1996, 3(4): 1.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注汽管线的腐蚀原因及注汽管线对外防腐涂料的要求,研制了WH-92型高温涂料,经现场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尤其是其可带微镜涂刷的特性,是其它高温涂料所不具备的,特别适合于油田现场应用。
科技信息
求注入近井地带非牛顿流体水动力参数
夏明生
1996, 3(4): 1.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求注入近井地带非牛顿流体水动力参数B.M.CB.A.C著夏明生译龙铄昌校地层注人剂参数的求得,在油气强化开采中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以聚合物溶液(如聚丙烯酰胺)为分散介质的各种分散系统,作为产层近井地带的注入液,日益广泛地被推广。正如前人研究所指出,...
底水稠油油藏热力开采文献综述
凌建军 黄鹂
1996, 3(4): 1.
摘要
(
)
PDF
(3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底水稠油油藏热力开采文献综述凌建军,黄鹂影响底水稠油油藏热力开采的因素1.注汽速率Dosher及Huang[1]研究了通过薄底水层(占产层厚度的15%)进行蒸汽驱的动态,其研究表明:增加注汽速率并不能使任何采收率下的油汽比都单调增加,事实上存在一个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