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深水沉积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韩小锋 陈世悦 刘宝鸿 牛海青 康武江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6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水沉积根据沉积物来源可分为深水异地沉积和深水原地沉积.深水异地沉积是指海洋或湖泊深水区经横向运移而形成的沉积,它是相对于垂直降落沉积作用形成的原地沉积而言的.通常前者形成的沉积物比后者的粒度粗.深水异地沉积主要包括重力流沉积和深水牵引流沉积;深水原地沉积主要包括深水页岩沉积和深水岩盐沉积.重力流沉积还可按其发育于各种不同的沉积环境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沉积体系,划分为扇状沉积体系(海底扇或湖底扇)、沟道或槽谷沉积体系、层状或带状沉积体系等.深水牵引流沉积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沉积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等深流沉积和内潮汐、内波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储集性能优于浊流沉积,故具有非常重要的含油气潜能.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白云程 周晓惠 万群 孙敬杰 孟凡宇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5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现状.指出,由于陆地和浅水石油勘探程度较高,油气产量已接近峰值.世界新增油气储量已由陆地、浅水转向广阔的深水水域.近年全球获得的重大勘探发现中,有近50%来自深水水域.深水海域探明储量约为1 000×108t油当量.墨西哥湾、巴西海域、西非海域以及被称为第2个波斯湾的南中国海是最有希望的深水油气区.为了开发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中海油总公司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笔者重点介绍了能适应深水勘探的主要钻井设备的研发现状,世界主要的钻井承包商及其市场占有情况,深水设备的日费以及使用情况.最后分析了世界深水勘探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技术难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地质勘探
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与识别
陈清华 王正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传统方法进行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气层油水层判别时,往往出现被解释为水层或含油水层而被漏掉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在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气层形成机理和特征分析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地质综合法进行了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气层识别研究,有效提高了低电阻率油气层识别的准确率.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沙埝油田、瓦庄油田和金湖凹陷闵桥油田的阜三段发现了一批低电阻率油气层,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济阳坳陷中生界古潜山油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勘探区预测
张青林 任建业 陆金波 赵云峰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4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济阳坳陷中生界古潜山油气储集系统、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等分析基础上,对油气富集规律分析认为,古潜山圈闭油气富集高产必须邻近古近系生油凹陷且位于油气运移通道系统之上、发育构造裂缝及次生孔隙的砂砾岩或火山岩储集系统、具有古近系的区域性披盖层;综合生、储、盖和构造条件分析,对中生界古潜山油藏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对下一步深层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苏北盆地泰州低凸起及周缘油气成藏模式及类型分析
罗怀忠 彭军 叶舟 席文艳 刘岩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泰州低凸起及周缘地区油藏地质研究基础上,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运用晚期(二次)生烃、晚期动态成藏等研究方法,对油气聚集方式、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藏类型等进行研究认为,该区油气成藏有3种主要的运移聚集方式、3种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类型主要以低凸起边缘的断阶带断块油藏和古潜山带边缘的古潜山披覆型油气藏为主,指出了该区进行油气勘探的前景,对研究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稠油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霍进 吴运强 赵增义 李爱军 丁湘华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稠油物性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稠油具有粘度高、密度大、胶质含量高等特征,原油物性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的物性好于侏罗系齐古组.从生物降解作用、氧化作用、水洗作用等次生变化作用对该区稠油成因进行了探讨,对该区进行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富含凝析水、元素硫的特殊油气体系相态研究
常志强 孙雷 曾有信 周飞 谢剑飞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含凝析水、元素硫的特殊类型气藏、凝析气藏,随着开采过程温度及压力的降低,凝析水和元素硫由烃类流体中析出,出现气-液-液-固四相共存现象.根据物质平衡方程组和热力学平衡方程组,建立了富含凝析水、元素硫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研究方法及气-液-液-固四相相平衡计算模型.富含凝析水、元素硫的凝析油气体系相态研究将对提高气井采收率、完善气井生产动态分析和气藏工程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地震属性分析在轮南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熊冉 刘玲利 刘爱华 陈玉琨 党青宁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南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油气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利用地震属性分析能较好地进行储层和油气分布预测.在层位精细标定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对轮南地区奥陶系地震属性的提取和筛选,结合实际钻测井资料,确定了轮南地区最能反映地层含油气变化特征及储层变化特征的地震属性为振幅类信息.通过轮南三维区块一间房组振幅属性资料分析证实,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出主要岩溶型储层的分布范围,为勘探目标区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杨剑萍 张跃 杨君 乔培红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4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王庄地区沙三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特征特殊.综合大量地质资料对区内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岩性、测井响应及沉积序列等)进行了描述.由于水动力条件和古地形条件的变化,大王庄地区辫状河三角洲垂向进积层序保存不完整,只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互层沉积.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体为辫状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常见多个河道砂体在纵向上相互叠置,沉积砂体的储集性能良好,油气富集.
车镇洼陷北带沙四上-沙三下亚段成藏模式研究
尚延安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镇洼陷北带的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发育有多类型、多期次砂砾岩扇体,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通过解剖典型探井,对不同扇体的发育类型、沉积特征、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出针对不同砂砾岩扇体的研究技术思路和方法,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为类似地区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渗流特征研究
江怀友 王元基 宋新民 黄文辉 齐仁理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4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井网一定的条件下,油田开发效果取决于古水流,研究古水流分布规律、进行储层描述.在沉积微相内划分古水流,在古水流内完善注采关系.使用古水流对生产井进行分类研究;提出渗流地质模型、主流线、次流线、滞流线、横流线;在古水流与油藏动态分析、综合措施挖潜应用领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改善开发效果措施.
油藏工程
虑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的煤层气三孔双渗模型
张先敏 同登科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井筒储集系数和表皮系数的影响,建立低煤阶煤层气单相流动的三孔双渗试井分析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及Stefest数值反演方法求得模型的数值解,绘制出典型压力曲线.这些结果将为低煤阶煤层气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试井模型.
岩石压缩系数对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张学磊 李传亮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受岩石物性参数的影响,岩石压缩系数是影响数值模拟结果的参数之一.利用Hall图版和理论公式2种方法确定岩石的压缩系数,并研究不同确定方法对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Hall图版高估了岩石的弹性能量,用其数值进行油藏数值模拟计算时,油藏压力的下降速度明显变慢.由于理论公式计算的岩石压缩系数远小于地层流体的压缩系数,油藏数值模拟计算中可将其忽略.
多井型油藏井网优化方法探讨
龚姚进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井网的合理井网密度研究对油区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目前合理井网研究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最优化和经济学理论,建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适合混合井网特点的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模型--改进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将其应用于某油区典型调整单元,测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模型的建立对于油田今后的老区调整和油田开发规划的编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合理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的改进
周金应 万怡妏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3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东部各大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后期或特高含水期开发,为改善油田目前的开发效果,降低综合含水率,减缓产量递减,需要对现有井网进行加密调整.以前的井网密度均是在谢尔卡乔夫公式的基础上计算得到,未考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发后的开发特征.本次研究根据净现值原理,考虑注水波及系数和注采井数比以及高含水后期油田的一些开发特征,建立一个新的、全面的高含水后期合理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较以前的方法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更适合开发后期油田井网的加密调整.实例分析计算表明,该方法用于油气田的后期开发投资决策可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强边底水低幅度构造油藏二次提液增油效果探讨——以南美奥连特盆地塔区块为例
万学鹏 张兴 赵新军 欧瑾 于兴河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3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美奥连特盆地塔区块油藏属于受走滑扭动构造控制的小型低幅、强边、底水油藏类型,由于油质重,水相渗透率高,开发初始产量高、底水锥进快、稳产周期短.通过数值模拟和22口水平井的生产实践研究,利用地层高产液指数的优势,进行二次提液,力求在底水锥进的临界生产压差以下调谐工作制度,尽力保持原始地层压力系统的平衡,从而控制底水锥进,以实现高产目标.应用该技术后,已有3口新完钻水平井获得单井增产30%以上的良好效果.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低幅度、强底水、高含水油藏后期开发探索出了一条高产、稳油控水的新路.
一种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
丁一萍 王晓冬 邢静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4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能评价方法研究是水平井压裂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由基础理论出发,正确认识地层和裂缝的产量分布特征,利用当量井径概念,确定了带有多条横向裂缝的水平井压裂产能公式,并分析确定了油藏模型和水平井裂缝的几何参数和物性参数,动态分析了裂缝条数、裂缝间距等因素对水平井井底压力和裂缝流量分布的影响.对于现场进行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低渗透油藏应力敏感模型研究
蔡明金 陈方毅 张利轩 谭静 何其东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运动方程中加入启动压力梯度,考虑地层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建立了应力敏感带启动压力梯度均质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模型.应用预估校正法对所形成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进行线性化,采用追赶法进行求解.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化模数对压力及压力导数存在较大影响,导致径向流段消失,表现为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后期上翘.在试井解释中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化模数的影响可使低渗透油藏试井解释结果更接近生产实际,为油藏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无源地震监测水驱前缘技术在塔中4油田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雪莉 黄炳光 王怒涛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源地震监测水驱前缘技术是近年开始应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无源地震原理及摩尔-库伦理论、断裂力学准则、波速场分布与地下渗流场分布的关系等的分析,确定无源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应用于监测水驱前缘.通过对塔中4油田注水井TZ4-16-8进行水驱前缘的实时监测,证明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水驱前缘的变化情况、水驱波及范围、优势注水方向等的实时监测,为评价区块水驱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直接资料.
硫化氢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及对策
吴运强 刘翠敏 廖健德 吕夕夕 刘清明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实验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硫化氢对不同聚合物的降粘能力.结果表明,硫化氢对不同聚合物的降粘存在差异,硫化氢浓度低,聚合物的粘度就高,而当硫化氢浓度大于20 mg/L 时,聚合物的粘度与不含硫化氢时聚合物的粘度相比,降低在60%以上.为了降低硫化氢对聚合物的降粘作用,利用陈化法、气爆法及添加化学药剂等方法降低硫化氢的浓度,其效果非常明显.
影响改性脲醛树脂防砂因素研究
严焱诚 陈大钧 薛丽娜 王成文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前期合成改性脲醛树脂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地层水、施工过程中PVC的加量、固结时间及出砂粒径等因素对固砂效果的影响,达到设计最佳施工方案、精确指导防砂施工的目的.通过实验得出:随温度升高,脲醛树脂的固化时间明显缩短,固结产物的强度逐渐变大;随加水量增加而固化时间延长;随PVA加量的增加,脲醛树脂的固化时间逐渐增加;随着固结时间的延长,强度还逐渐略有增大;随着砂的粒径减小,渗透性减小,而强度增大.
阜新组煤层气井用压裂液优选研究
陈进 刘蜀知 钟双飞 刘福健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煤层本身的特殊性,煤层气井的开发一般为压裂投产.在压裂过程中压裂液对煤层的伤害不同于其对常规油气藏储层的伤害.在煤层气井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与煤层接触所造成的渗透率的降低,一般是由煤基质的割理被堵塞及煤基质对液体的吸附所造成.通过测定5种类型的压裂液对辽河油田阜新组煤层的吸附速率、润湿接触角以及渗透率伤害程度等,优选出了最适宜的压裂液类型,提高了压裂处理的效果.
钻采工艺
新疆油田百重7稠油水平井冲砂参数计算
朱志宏 陈雨 韩红雁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砂粒在直井和水平井中的运动规律及水平井产能计算理论,以新疆油田百重7克上组油层为例,计算水平井各种井身结构的冲砂参数.结果表明,如用清水冲砂,即使选择最优冲砂方式流体漏失仍非常严重,建议选择密度相对低的泡沫冲砂,并通过计算对泡沫冲砂参数进行了优选.
曹台潜山高凝油大型热压裂工艺研究与试验
刘利 李军 曲绍刚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3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曹台古潜山储层特征及开采现状,为了使该区块的原油储量尽快转化为原油产能,在充分利用现有油井和历次试油、试采试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油藏特征、渗流特征、流体性质、工艺技术的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采取大型热压裂的工艺措施.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研究出了高温压裂液体系,并对高温压裂液的配制和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现场试验表明,大型热压裂可更大限度的提高曹台古潜山油藏的渗流通道,同时采用热压裂液可以提高油层温度和热压裂波及范围内的原油流动能力,使油井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有效开采.
王庄油田郑14块薄层强水敏特稠油油藏开发技术
杨元亮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庄油田沙三上油藏多年来因油稠、强水敏及油井裸眼完井先期防砂效果差等,开发效果较差.针对这一现状,对该油藏开展了薄层强水敏特稠油油藏综合地质研究、热采适应性评价、油层保护、油藏工程及配套工艺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块沙三上砂砾岩体稠油油藏开发的配套技术,扭转了该薄层强水敏特稠油油藏长期未能有效动用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为其他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川盆地苏码头构造储层保护技术
何骁 春兰 向斌 魏文兴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四川盆地苏码头构造偏强水敏储层易产生水敏、液锁等储层损害现象,利用油气井储层损害实验及矿场评价方法,分析了油气井储层损害主要因素及机理,进行了油气井开发前期钻井、固井、射孔、试油、储层改造以及采气过程中的储层损害类型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储层保护技术,并探索出适合四川盆地苏码头构造储层保护的配套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四川盆地油气田开发起到了指导作用.
稠油热采单井蒸汽分配计量技术
马明 宋启辉 魏克明 康少伟 金奇光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注汽井的单井蒸汽流量分配计量问题,讨论了一种注汽井蒸汽分配计量方法和实施工艺.现场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1炉2井,或管网供汽的单井在线实时计量,为准确掌握每口井的注汽速度,了解和认识油藏,分析油藏的注采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其他
浅谈辽河油区稠油集输工艺技术
臧秀萍
2008, 15(2): 1.
摘要
(
)
PDF
(4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油区稠油物性比较复杂,不能采用一种工艺进行油气集输,通过长期的室内研究和大量的生产实践,现在已形成一整套具有辽河特色的单管热输、稠油掺稀油(水)和三管伴热等稠油集输工艺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油田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