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特种油气藏
首页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
期刊荣誉
期刊编委
编委组成
编委简介
本刊动态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学术前沿
前沿技术
现场应用
石油学人
学术名家
专业沙龙
作者园地
注册登录
投稿须知
下载中心
伦理声明
同行评审制度
出版伦理与出版弊端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主任信箱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被引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版权信息
创刊时间:1994年(双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承办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编辑出版:《特种油气藏》编辑部
印 刷:辽河石油报印刷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辽宁省盘锦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8-173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BM1504
地 址: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电 话:0427-7823579;0427-7820262
邮 编:124010
投稿网址:www.sogr.com.cn
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
:
ISSN 1006-6535
CN 21-1357/TE
广告许可证号:211100100026
友情链接
更多...
万方论文检测系统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特种油气藏地质特征
吴月先 张仕强 龚宁 罗强 钟水清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油气生烃的环境、成藏的特殊条件、储集岩岩性和物性、油气的物理性质、油气存在的相态、特殊开采方式等,将特种油气藏划分为6个不同的系列,并对各种油气藏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得出了一些启示.特种油气藏体系的建立,使多种单一的特种油气藏种类有了系列归属,改变了较分散的局面,将有利于抓住各系列特种油气藏的主要特征,全面认识和描述现今尚存的复合型特种油气藏.中国的特种油气藏种类较多,尚待开发的资源丰富,研究结果对深层次的资源调查具有借鉴作用.所得出的重要启示,将有助于石油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
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综述
蒲静 秦启荣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裂缝型油气藏在新增储量中将会占有更大的比重.准确预测裂缝发育带是评价裂缝型储层的前提,对裂缝型油气藏的认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裂缝型油气藏提高勘探效率和开发水平的关键.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的现状,分析论述了常规测井、成像测井法、地震预测方法及其他一些定性预测方法、构造应力分析法、曲率分析法及生产中应用的方法,提出构造应力法及曲率分析法是较为有效的裂缝预测方法;岩心及测井资料虽对裂缝的识别较为准确,但其控制点有限;要对整个油气田裂缝分布进行预测,需要以岩心及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震资料进行刻度,以准确预测全区裂缝分布规律.
地质勘探
川东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及与油气运移关系研究
胡明 邓绍强 陈蓉 陈华生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查明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北西向构造天然气勘探效果不佳的原因,从研究区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出发,探讨构造应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分析了北西向构造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北西向构造距离开江-梁平海槽生烃中心相对较远,并且其构造轴线和断裂展布方向与碳酸盐岩台地上的烃类运移方向垂直相交,加之构造形成时间较晚(以喜山期为主),各类因素综合作用使北西向构造成藏条件较差,最终导致大多数北西向构造勘探失利.
沙西凸起东北部斜坡带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胡金祥 单玄龙 李宗杰 田纹全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北隆起沙西凸起勘探程度很低,英买油气田的发现是沙西凸起油气勘探的新突破.通过对沙西凸起东北部周缘5口井原油样品进行油-油对比分析,认为沙西凸起东北部斜坡带油气来自北侧库车坳陷烃源岩.综合三维地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测井曲线特征、EPT高频吸收衰减油气检测等研究,指出沙西突起东北部斜坡带寒武系、震旦系潜山圈闭位于油气运移的通道,即前中生界不整合面(T50)上,古潜山型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并具有"一储两封"的成藏模式.
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认识上的误区——回应刘晓旭博士
李传亮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只与岩石的硬度有关,岩石越硬,应力敏感程度就越低.岩石越疏松,其硬度就越低,应力敏感程度也就越强.但是实验过程却因微间隙的存在,测量到了逻辑反转的结果.由于人们把许多不属于应力敏感的东西加到了应力敏感上,使得应力敏感性研究变得异常复杂.除去非应力的因素,油藏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极其微弱.绝大多数的油藏开采都没有出现应力敏感现象.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成藏条件
解宏伟 田世澄 胡平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地层发育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展了石炭系生、储、盖、圈、运、保等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总结了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油气藏类型,同时对石炭系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继承性古隆起上晚期定型的局部构造和近源区为下一步勘探重点,明确了勘探方向.
影响煤层含气量地质因素的定量分析
连承波 赵永军 渠芳 张军涛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东滩矿区煤层含气量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通过各种因素关联度大小进行了各种因素对煤层含气量的影响程度研究,确定了影响煤层含气量的主要及次要因素,并分析了地质因素对煤层含气量的影响程度.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可对煤层含气量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该方法计算简单且对数据量要求不高,能够避免异常现象出现,其结果可信度高,可为煤层含气量的分布特征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角砾岩体储层特征研究——以雷77区块为例
单俊峰 刘兴周 周阿琴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西部凹陷东部陡坡带雷77区块角砾岩体岩性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对该区角砾岩岩相划分、地层归属、储集层特征、储集层控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区有利角砾岩储集层发育带进行了预测,指出了在雷77区块北部依然存在有利的角砾岩勘探目标,为该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辽西凌源雾迷山组叠层石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李鑫 罗顺社 旷红伟 门福信 昌俊杰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辽西凌源雾迷山组野外实地观察和测量基础上,对该区叠层石形成条件、形态类型、微观特征、宏观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多种类型的叠层石,主要以层纹状、波纹状、锥柱状叠层石、核形石和凝块石为主,其沉积环境为稳定的陆表海潮下环境,潮间带少量存在.叠层石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为下一步进行油气的生、储、盖层及其组合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桩海地区沙一、沙二段成藏模式
单体珍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桩海地区基本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和储层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沙一、沙二段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构造背景、断层、沉积相带是该区隐蔽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沉积体系对该区储层的展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了该区油气藏的分布,并据此建立了油气的成藏模式,对该区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油藏工程
水平井在齐604块薄层稠油热采中的应用
张维申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齐604块为薄层稠油油藏,论述了油层中水平井钻进的地质设计方法,利用数模手段、优化注采参数结果,对钻井过程中水平井井身轨迹进行精确控制,并对水平井的实际生产动态、效果与直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利用水平井对齐604块薄层稠油注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可行,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非达西渗流微观描述及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
张俊璟 李秀生 马新仿 何顺利 刘广峰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胶体与表面化学原理,从微观角度阐述低渗透储层固液两相体系边界层形成的机理;建立五点井网整体压裂垂直裂缝非达西渗流模型,研究了非达西渗流对油井日产量、累计产量、注水见效时间、见水时间、无水采收率以及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造成低渗透多孔介质非达西渗流的边界层是在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中形成的,反应过程分为固液相吸附阶段与物理化学反应阶段;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油井日产油量、累计产油量减小,注水见效时间延长,见水时间提前,无水采收率降低,含水率增大.研究结果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聚驱井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数学模型
李丽丽 宋考平 高丽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并间示踪剂监测原理,在水驱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聚合物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监测的影响,建立了聚驱井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数学模型,研制出聚驱井示踪资料解释的数值模拟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大庆油田北1-6井.该软件可使从示踪剂测试中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大为增加,适用于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期间聚驱井地下示踪剂的矿场试验解释.
三重孔隙介质油藏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分析
刘英宪 尹洪军 苏彦春 张彩旗 翟广福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并求解了三重孔隙介质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数学模型,考虑了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的影响,获得了三重孔隙介质油藏垂直裂缝井的压力解,绘制了相应的压力动态曲线.通过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说明了三重孔隙介质油藏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的影响因素.三重孔隙介质垂直裂缝井的压力动态曲线综合反映了垂直裂缝与三重孔隙介质油藏的压力动态特征,早期井筒储存阶段结束后出现裂缝的双线性流特征,随着时间的增加和井底压力下降,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三重孔隙介质的双凹特征,其压力动态曲线受到垂直裂缝井与3种介质特征参数的共同影响.
高压气井二项式产能方程
李祖友 杨筱璧 罗东明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压气藏产能试井中,用常规的二项式方程分析产能常常得出错误的结果.通过引进m次非达西流方程,建立m次二项式产能方程.通过实例分析证明,建立的方程能有效地应用到高压气藏产能试井中,从而为气井的产能测试和产能预测提供了方法指导,使气藏生产方案的编制变得更为合理.
应力敏感性对低渗透气藏渗流的影响
戴强 焦成 段永刚 刘文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引入应力敏感模数到不同外边界条件下的均质和裂缝性气藏渗流模型,应用摄动技术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压力解析解,并据此绘制出相应的压降试井曲线,分析了在不同渗流阶段应力敏感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该研究对于存在应力敏感的气井测试具有指导意义.
低频波动条件下流体平面渗流模型研究
时宇 蒲春生 杨正明 塔耀晶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频振动采油技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物理增产、增注措施,但其理论研究水平目前还相对滞后于现场应用.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渗流力学、波场传播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低频波动条件下地层流体的渗流模型,定量描述了地层、流体参数与振动采油压力波动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解析方法分析计算,认为低频波场主要受储层渗透率和振动频率两大因素影响.振动采油现场施工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振动频率改善施工效果.
多层油藏水驱驱替效率计算新方法
周英芳 刘志军 茆春锦 王晓冬 张博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确计算砂层间由不可渗透页岩或致密砂岩层分隔多层油藏水驱驱替效率可以为高效、合理开发油藏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应用达西定律和Buckley-Leverett方程找出了各层突破时油藏总体含水率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约束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含水率方程,最终结合Welge-craig方程得出了一种计算多层油藏水驱驱替效率的新方法,并通过矿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于多层油藏水驱开发中后期驱替效率预测的适用性.
低渗透气藏流固耦合综合数学模型
杨凯 郭肖 廖敬 杨书港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藏的开发过程是一个流体渗流与地层岩石变形动态耦合的过程,尤其低渗透气田中,由于受到启动压力梯度、滑脱效应和储层应力敏感等因素的影响,气体渗流规律不再符合经典达西定律,耦合效应也较中-高渗透率气藏强.基于渗流力学、固体力学及Blot孔隙弹性理论,将岩石骨架变形引入固体连续性方程中,并综合考虑储层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及滑脱效应的影响对气体的渗流速度进行修正,建立了低渗透气藏流固耦合渗流数学模型.
稠油注蒸沿汽开发区块H2S成因研究
吴拓 杨俊印 林仲 郭军 侯建国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蒸汽驱是辽河油田稠油的主要开采方式之一.近年来在多个蒸汽驱区块发现了H2S,部分油井的H2S浓度高达4.49%.经过物源调查、现场监测、地球化学测试和模拟试验研究,认为稠油热采区块H2S的成因主要有2种方式,即含硫物质热分解和硫酸盐与烃类物质热还原反应.这2种方式受热开采时间、开采方式和热采温度等多种因素控制.H2S在辽河油田稠油注蒸汽开发过程将长期存在,但总体浓度不会很高.
东濮凹陷低渗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分析
刘振兴 王乐之 张海燕 靳秀菊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濮凹陷低渗气藏储量约占该区天然气储量的50%.气藏储层埋藏较深,具有低孔-低渗的物性特征,易受储层应力敏感性影响.以桥口低渗气藏为例,在不同压力下,实测了6个基块岩样和5个实施了人工造缝岩样的渗透率,采用应力敏感性系数评价方法,评价了储层应力敏感性对储层的损害程度.基块岩样的应力敏感性较弱,人工缝岩样应力敏感性为中等偏强.人工缝的应力敏感系数普遍高于基块的应力敏感系数,说明裂缝的存在增加了应力敏感程度.因此,在压裂、测试及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储层裂缝和基块的应力敏感性,尽量减少应力敏感性对储层的损害.
钻采工艺
出砂气井携砂产能研究
邓绍强 胡明 肖莉 陈华生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疏松砂岩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砂,采取完全防砂的方式进行开采,既增加了气井的成本,又降低了气藏的开发速度.为此,提出疏松砂岩气藏采取允许地层适量出砂的开采方式.通过对井筒中固体颗粒的受力分析,建立了颗粒的力学平衡方程,并由此得到了气井携砂的临界产量公式.经过实例分析证明,所推导的临界携砂产量公式较为准确和适用.
水平井压裂裂缝监测的井下微地震技术
井下微地震技术;压裂;裂缝监测;油藏增产;裂缝几何参数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压裂时裂缝产生和扩展的过程中,会产生沿地层传播的微型地震波,采用合适的接收仪器接收该地震波,通过分析就能确定裂缝的几何尺寸等参数.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运用该原理发展而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裂缝监测技术,运用该技术监测大庆油田一口水平井压裂.结果表明,压裂过程中形成了一条涵盖整个产层的对称缝,缝长158 m,缝高46 m,裂缝方位为N37°E,与FracproPT软件模拟结果一致.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可为该地区优化压裂设计与施工、制定合理开发方案等方面提供借鉴.
新疆油田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研究及应用
霍进 史晓川 张一军 章敬 杜洪凌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油田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结合现场实际应用,逐步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水平井地质导向配套技术.根据油藏特性及地质导向技术的适应性,可以概括为MWD+岩屑录井、MWD+综合录井、LWD(PeriScope15)+综合录井以及电磁波无线随钻地质导向技术+综合录井4种模式.地质导向技术在现场应用266口井,油层钻遇率达到96%以上,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为水平井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采用地层热阻新模型进行注汽井井简热力分析
李瑞清 孙连杰 王照亮 罗晓娥 刘丽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注汽井筒的传热特点,建立了注汽井传热过程中地层热阻的恒壁温计算模型,并与恒热源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者更能反映注汽过程的散热特性.结合注汽井井筒散热理论模型,计算了蒸汽沿井筒的温度、压力、干度和热损失沿程分布,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与现场测试结果的对比说明,考虑地层热阻的综合传热模型可以较好地对注汽井井筒进行热力分析.
川东石炭系气藏含硫气井完井工艺探讨
卢亚锋 林元华 杨江海 陈逸飞 陈凤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气井长期开采的需要,对川东石炭系目前的完井方式、完井管柱、油管及其材质、井下工具和井口装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川东石炭系最好选择φ177.8 mm套管(或φ127 mm尾管)射孔完井;优选油管尺寸;选用抗硫材料,加缓蚀剂保护,采用生产封隔器完井等防腐方法.通过现场实施,气井产能得到明显提高.
其他
高温煤焦油裂化燃料油实验研究
杨立刚
2008, 15(3): 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稠油热采消耗大量的优质燃料油,而煤焦油市场的主要产品高温煤焦油却不能直接调制燃料油的问题,采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制的聊FSJH-Ⅱ工艺装置,在小试反应基础上,反应温度为410℃,反应压力为0.2 MPa,注水量为8%的条件下,使高温煤焦油热裂化产生10.59%的气体和2.0%的焦炭.小于360℃馏分收率达30.9%,可用于调制2#燃料油;大于360℃馏分(主要产品)收率为65.9%,可用于调制锅炉燃料油.由于高温煤焦油密度大,含有大量的稠环芳烃,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焦炭,从而造成反应器有一定的结焦,使生产周期缩短.